浅谈系列二,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的特点

首页    行业资讯    浅谈系列二,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的特点

身体功能性训练,起源于美国AP公司,由Cook等设计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。与只注重运动表现的传统体能训练不同,身体功能性训练是通过功能动作的练习,注重人体动力链的整体训练,强调能量传递的效能和人体最基本的灵活性、稳定性的训练,并形成阶段性、多层次的系统训练模式。

近年来,功能性训练传入到我国,并逐渐影响我国竞技训练界,形成功能性体能训练。功能性训练区别于传统体能训练,具有显著的特点:


封面



1

注重功能性动作筛查

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包括:深蹲、跨栏步、直线弓步蹲、肩部灵活性、主动直腿上抬、躯干稳定俯卧撑、旋转稳定七个动作模式,以及肩夹击、伏地起身、臀部后坐三个排除测试。每个动作按测试者完成的质量评为1-3分,通过评分,可以使训练者更加了解自己,能筛选出训练者身体各部位的强项和弱项,针对性地制定个性、科学的训练计划。研究表明,FMS总分与体能训练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,FMS总分对训练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。



2

强调功能链训练

人体的各部位构成整体,是一个完整的运动链。

人体各部位器官系统是相互联系、相互影响、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,某一部位不协调,就会造成畸形发展。

例如军事体能训练的许多动作都是由下体肌肉发力,传导至上身完成。功能性训练避免以往体能训练中“头疼医头、脚疼医脚”的局部割裂式训练方法。



3

强调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

核心肌肉是指环绕在我们躯干周围的肌肉,包括:腹肌,髋部肌群,与脊椎,骨盆联结的肌肉。核心区不够稳定,是导致各种动作不规范,出现动作代偿的关键因素。许多官兵在体能考核时成绩不理想,有一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核心力量不够。核心区训练能弥补传统体能训练重视四肢训练、忽视核心区训练、忽视四肢和核心区的整合训练等弊端,使人体形成完整的、流畅的动力链。

例如武装五公里等负荷体能训练是部队体能训练的日常课目,但伴随而来的腰肌劳损、膝关节损伤,也占据了伤病的很大比例。其主要原因就是核心区力量不足,腰背部承受的力量超出了稳定肌群对脊柱的保护能力,导致训练动作变形,进而造成损伤。



4

强调动作模式匹配

功能性训练通过模仿要完成的动作模式来进行训练。例如,在引体向上训练中,其运动特征是一个“远固定上臂屈”的动作,而传统训练多采用俯卧撑、哑铃举等方法,俯卧撑训练是“远固定的伸”,哑铃举训练是“近固定的屈”。这些辅助方法与运动项目特征南辕北辙,难以达到训练目的。而功能性训练采取的是悬吊带上拉,弹力带抗阻后拉等方法,与引体向上动作特征一致,这样训练效果就会大大提高。



5

训练手段多样

区别于传统体能训练简单跑、跳等,功能性体能训练借助许多辅助训练器材,不仅活跃气氛,还能发挥广大官兵的积极性。例如,美国陆军在训练时借助TRX,不仅能起到训练效果,还能活跃训练氛围,充分发挥训练积极性。



功能体能训练作为先进的竞技训练理论,用运动链、结构与功能、系统与动作、整体与协同的理念认识人体,摒弃了传统“体能和技能训练”的弊端,将前沿的训练学理论知识,以直观和可操作性的形式用于训练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,创造并提出新的思维方式、概念群、训练手段和方法,使人们重新认识运动链、动作模式、核心训练、动作功能、人体结构、纠正训练和呼吸的重要性。


2019年11月11日 10:00
浏览量:0
收藏

ARTICLES

文章详情